九游娱乐彩票平台:
万吨危废埋入青藏高原腹地,却难以掀起舆论巨浪;而一家户外品牌的活动却轻易占据热搜榜。
2025年9月19日,当《经济参考报》披露青海柴达木兴华锂盐有限公司非法填埋上万吨危险废物的消息时,海西州政府迅速回应,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然而,这条关乎中华民族“中华水塔”的新闻,在舆论场中并未获得应有的关注度。
同一天,知名户外品牌始祖鸟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的一场“大型烟花秀”引发全网争议。两起事件均发生在生态脆弱的高海拔地区,却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媒体待遇。
《经济参考报》的调查报道描绘了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兴华公司为节省处置费用,从建成投产至2023年,将厂区附近简单填埋作为危险废物的最终归宿。
这些危废包括废有机溶剂、实验室废液、废活性炭等,必须要委托有资质的危废经营单位处置。
更令人担忧的是,该公司结晶车间大量使用剧毒氯化钡,产生的硫酸钡掺杂着可溶性含钡有毒物质,却未在任何环评报告中提及。这种隐瞒行为,暴露了企业明知故犯的违法意图。
2023年,上级部门要求兴华公司在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驻之前“未督先改”、立行立改。然而公司实际负责人郑淑蓓却选择了“假整改、线日前后,公司调动大量施工机械,对厂区内“一号基坑”的危废突击挖掘转移。参与作业的工人描述:“挖了两米深,挖出来的都是黑色、红色、黄色液状物和未分解危废、土壤沙砾的混合体,整个挖掘现场刺激性气味熏人。”
这些危废最终被运至离厂区5公里远的一条采卤渠内,覆上厚厚的湖盐和土壤。这种“易地填埋”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反而对生态环境能够造成二次伤害。
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大柴旦湖作为柴达木盆地的重要生态节点,是阻止荒漠化蔓延的天然屏障。
兴华公司危废填埋点距离大柴旦湖直线仅数公里。环境有经验的人指出,大量非法填埋的危废极易扩大地下水污染,并通过地下径流进入湖体,可能引发大柴旦湖生态恶化。
专业研究指出,柴达木盆地地下水污染与咸化会引起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兴华公司的行为不是简单的违规操作,而是对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威胁。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谭秋桂认为,兴华公司非法填埋危废被举报后,在中央环保督察进驻前选择“挖出来再易地填埋”,该行为符合“两高三部”《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相关问题座谈会纪要》中“从重处罚”的“对抗监管”情形。
令人深思的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始祖鸟在喜马拉雅山脉举办的“大型烟花秀”却在社会化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虽然两起事件都涉及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但舆论关注度却呈现出天壤之别。
这反映出当前环境报道中的一种倾向:品牌争议性事件往往能够迅速吸引眼球,而真正的生态灾难却未能获得相应的关注。
这种关注度的失衡与事件本身的严重性完全不成比例。兴华公司的行为是对青藏高原ECO的直接破坏,而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其生态重要性不言而喻。
兴华公司实控人赵朋龙拥有大柴旦盐湖89平方公里采矿权,与其委托的企业负责人郑淑蓓被指实施各种手段,被很多受害人称为“矿霸”。
赵朋龙已有犯罪前科:2021年11月因涉嫌行贿罪被留置,后因犯单位行贿罪被判刑。之后又因涉嫌“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制毒物品罪”被立案侦查。
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地环保系统在涉及郑淑蓓控制企业的相关事项上,经常表现出宽松的一面。例如,海西州生态环境局网站公开的兴华公司《自行监测方案》与真实的情况严重不符。
一位环保系统官员表示:“上述《自行监测方案》的公示极其不规范,其中的工艺流程图和产污环节与真实的情况严重不符,这是怎么经过环保部门审核并通过其网站披露的?简直是‘不可思议’。”
面对记者正常采访,大柴旦行委生态环境局局长李永超表示,曾经发现大柴旦湖附近存在一些危废处理不规范的情况,但“多数已当场要求他们进行整改,并未曾发现重大违法违规处置行为。” 这一回应与新闻媒体报道形成鲜明对比。
两起事件也揭示了环境法治执行中的差异。兴华公司非法填埋危废多年,却未能得到一定效果制止。直到媒体曝光后,政府才迅速介入调查。
中国环境报刊发的评论指出:“这两起看似独立的事件,绝非单纯的企业违法或活动争议个案,也反映出企业与相关主体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的漠视。”
调查组已被派往现场,环境检验测试已经启动。然而,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确保每一次生态破坏都能获得应有的关注,每一次环境违法都能受到一视同仁的追责。
真正的环保共识,不应只停留在社会化媒体的热搜上,而应深植于每一次执法行动、每一篇深度报道和每一位公民的日常关心中。
兴华公司非法填埋危废有多少人知道?媒体在干嘛?无论官媒还是自媒体,你们的厚此薄彼都说明你们对环境的爱很肤浅!
上一篇:膜池产水泵开机使用需要注意的几点
下一篇:塔兵防御头条